股票市場中對羊群效應的影響而所採取的投資策略

一、股票市場羊群效應金融風暴事件的影響

這些金融風暴事件展示了市場的脆弱性和投資者行為的影響。它們提醒我們在投資時要保持理性,避免盲目跟風和過度投機,並重視風險管理和分散投資。

1.  銀行的擠兌,便是典型的羊群從眾行為,一旦銀行瀕危消息傳出,有人就會衝到銀行櫃檯,抱走大把鈔票,於是便會有其他人也跟隨著帶了皮包前來搬錢。大排長龍的人群從銀行大廳擠到馬路旁,更多的存款戶也聞風而至,摩肩接踵而來。這樣下來,則無論如何健全的銀行,不倒也難了。

2.  股票市場上,亦常呈現這種羊群效應下的活動,只要某一種股票傳出下跌訊息,股票炒手有意製造假象,其他的散戶若不明就裡,只是盲目跟進,過度反應地追漲追跌,便誇大了股市波動的幅度。

3. 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,發生於1990年代初期,亞洲多國經濟快速增長,但金融體系和監管較為薄弱。19977月泰國泰銖匯率崩盤,危機迅速蔓延至東亞和東南亞其他國家。多國經濟衰退,貨幣貶值、股市暴跌,企業和銀行倒閉。金融市場也隨之巨幅動盪,民眾急著把本國貨幣換成美元,各國匯價紛紛大跌;即使政府喊話要大眾鎮靜,仍難平撫市場的狂亂情勢,這些都充分暴露出羊群效應的影響之大

4.  不只亞洲金融風暴如此,全球各種金融風暴亦有類似的效應,最近的全球金融海嘯亦然,風暴從華爾街蔓延到全球,投資人驚惶慌張,爭相走告,人聲鼎沸的在瀕危的金融機構前抗議。

 

二、股票市場羊群效應中有關荷蘭鬱金香的故事

荷蘭鬱金香狂熱(Tulip Mania)是歷史上著名的第一次金融泡沫事件,發生在17世紀的荷蘭。這個故事展示了人類經濟行為中的非理性和投機狂熱,以下是關於荷蘭鬱金香狂熱的詳細說明。荷蘭鬱金香狂熱的故事成為金融史上的一個經典案例,常常被用來警示投資者要保持理性,避免盲目跟風和過度投機。

1.  背景:

鬱金香原產於中亞,16世紀末引入荷蘭後,迅速成為富裕階層的時尚象徵。因為鬱金香花的美麗和稀有,一些稀有品種的價格變得非常高。

2.  泡沫的形成:

1630年代早期,鬱金香的價格開始迅速上漲。投資者對鬱金香的需求極大,甚至開始買賣尚未種植的鬱金香球根的合約。這種合約稱為“風球合約”(Windhandel),投機行為愈演愈烈。

3.  價格最高點:

1636年至1637年初,鬱金香價格達到頂峰。一些稀有品種的鬱金香球根價格達到了驚人的高度,有時甚至可以用來交換一座房子。

4.  市場崩潰:

16372月,鬱金香市場突然崩潰,買家無法支付合約中約定的高價,賣家也找不到買家,價格急劇下跌,很多投資者破產,市場陷入混亂。

5.  影響和教訓:

鬱金香狂熱是歷史上首次記錄的金融泡沫和崩潰事件,這個故事常被用來說明投資市場中投機行為的危險。它提醒投資者需要謹慎,不要被市場的狂熱情緒所迷惑,應該依靠理性和基本面分析來做出投資決策。

6.  現代啟示:

-    避免投機狂熱:鬱金香狂熱展示了投機狂熱如何導致價格脫離基本面,最終引發市場崩潰。

-    分散投資:過度集中投資於單一資產可能會帶來巨大風險,分散投資有助於降低這種風險。

-    保持理性:在投資時,應該保持冷靜和理性,不被市場情緒所左右。

 

三、股票市場羊群效應的起因為大眾的資源不足

1.  資源可分為時間及資訊兩種,由於時間上的緊迫,投資者害怕錯失當下的股價是最佳時機,但這時間限制往往都是投資者的主觀想法,即是自己給予自己的制肘。

2.  而資訊不足也分為主觀及客觀,對客觀而言,在資訊泛濫的今天,那怕基金公司或其他大企業,都不敢說自己掌握十足的資訊,更遑論一般散戶。

3.  心理學中有「社會證明」(social proof) 的理論,說明當我們拿不定主意,對情況又瞹昩不明時,我們就會傾向認為大眾所做的做法是正確的,而且愈多人就代表愈正確。

4.  因此當股價愈升愈高時,投資者就會愈想買,做成泡沫;股價愈低時又愈想賣,因而加劇價崩。

5.  而不少投資者都是做足功課,勤勞的投資者,但在客觀性資訊不足的今天,投資者甚至會懷疑自己所做的研究,主觀性地認為市場掌握著比自己更豐富的資訊,因而誤墮羊群。

6.  市場漲跌有起伏,人們理性上知道股市修正時,應該是低買的好機會,可是真的下跌來臨時,卻不會像理性理論預期的那樣,反而會落入恐慌情緒,競相拋售,從而使價格進一步偏離,甚至造成慘不忍睹的崩盤。

 

四、股票市場羊群效追求與大眾一致的安全感

1.  社會心理學在金融市場上最重要的表現是羊群效應,指的是投資者放棄獨立思考,轉而追隨他人判斷的現象。

2.  人類是演化過來的群體動物,所以這種社會性、對群眾壓力的抗拒感基本上是與生俱來的。

3.  而且大家對自己個人做錯決定非常恐懼,但對要虧大家一齊虧又覺得無可厚非,因此相對於獨立的理性判決,大家更傾向盲目地跟隨大眾趨勢。

4.  而巴菲特於2004年時說的,「在別人貪婪時恐懼,在別人恐懼時貪婪」,就是站在羊群效應的對立面,這就是與羊群陷阱的相反理論一致。

 

五、股票市場羊群效應所造成股票投資的影響

股票市場的羊群效應,指的是投資者受到他人行為的影響,而做出類似的投資決策,這種現象會對股票市場和投資者本身造成多方面的影響,以下是一些主要影響。

1.  投資沒有一致性

沒有一致性的投資,是陷入羊群效應中比較嚴重的投資影響,會造成買入跟賣出的邏輯可能不一致,有可能看對的股票可是會做錯。更長遠的影響是,無法自成一套專屬於的交易系統,交易邏輯與規則會不斷隨著別人的話語而改變,沒有自行判斷的能力,所以無法在市場中重複地獲利。

2.  對投資內容不了解

假如投資項目並不是基於了解而投資的話,這其實是很危險的,因為對於投資的內容完全一無所知。當處於這種狀況投資時,會完全不知道何時該出場,例如股票市場中如果有朋友跟你說某股票很好,但不知道是從基本面、技術面或籌碼面等利多買進,就算進場在一個好的價位,也未必能有效出場獲利。

3.  市場波動加劇

羊群效應會導致市場的波動性加劇,投資者跟隨大眾情緒而買入或賣出股票,容易形成短期內的大幅波動。這種情況下,股價常常偏離其基本價值,導致市場不穩定。

4.  價格泡沫

當大多數投資者因為樂觀情緒而大量買入某些股票時,會推高股價,形成價格泡沫。一旦市場情緒轉變,泡沫破裂,股價急劇下跌,投資者遭受重大損失。

5.  投資決策不理性

在羊群效應的影響下,投資者往往會忽視基本面分析和風險管理,做出不理性的投資決策。他們可能過度依賴市場趨勢和他人的行為,而忽視了個股的內在價值和風險。

6.  市場效率降低

羊群效應會導致市場效率降低,因為股價不再反映公司的真實價值,而是受市場情緒驅動。這種情況下,價格信號失真,資源分配效率下降,影響整個市場的健康發展。

7.  放大市場恐慌

當市場出現負面消息或危機時,羊群效應會放大市場恐慌情緒,導致大量拋售行為。這種恐慌性拋售會進一步加劇市場下跌,形成惡性循環,擴大損失範圍。

8.  影響個人財務狀況

對個別投資者而言,羊群效應可能會導致不必要的財務損失。跟隨大眾買高賣低,會讓投資者錯過真正的投資機會,並在市場波動中蒙受損失。

9.  長期投資收益下降

由於羊群效應造成的不理性決策和市場波動,長期投資收益可能會下降。投資者難以實現穩定的回報,甚至可能因頻繁的買賣操作而增加交易成本,進一步影響投資收益。

 

六、股票市場中避免羊群效應的策略

通過這些策略,投資者可以有效降低羊群效應帶來的負面影響,提高投資的穩定性和收益。

1.  獨立思考和決策:

投資者應該依靠自己的研究和分析來做出投資決策,而不是盲目跟隨他人。

2.  學習和提升投資知識:

持續學習投資知識,了解基本面分析和技術分析,提升自己的投資判斷力。

3.  制定投資計劃和紀律:

制定明確的投資目標和策略,嚴格遵守投資紀律,不因短期市場波動而改變計劃。

4.  分散投資:

通過分散投資來降低風險,避免因單一股票或市場的波動而遭受重大損失。

5.  保持冷靜和理性:

在市場波動時保持冷靜,不被情緒驅動,做出理性和客觀的投資決策。

6.  設置合理的止損和止盈點:

設置合理的止損和止盈點,避免在市場波動中因情緒波動而做出過度交易的決策。

 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上市公司增資發行新股:何時進行、價格低於市價的原因及投資價值判斷

航空公司新股抽籤的吸引力、投資風險及參加新股抽籤申購的潛在盈虧

核心持股篩選條件、最佳持股推薦、存股配置策略與懶人存股法則解析